引导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迎来新部署。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国常会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要持续用力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97.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不过,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2021年底发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布局,明确了具体试点的目标,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完善全国要素市场制度作出重要示范。此次国常会对试点工作作出新部署。国常会要求,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引导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做好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近年来,我国土地要素供应方式更加丰富,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在有力推进,数据要素政策立法与标准制定取得积极进展,资本市场注册制等改革有序推进,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在逐步健全,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持续推进。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杨向阳撰文指出,当前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土地、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有待消除,特别是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边界模糊、评估标准体系不健全、交易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叠加,导致要素价值实现明显受阻。国常会明确,要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杨向阳表示,当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面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国际竞争格局重塑、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要更加注重市场运行效率提升、竞争环境公平有序、市场开放持续扩大,在通过健全要素交易平台等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分割的同时,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市场化改革进程备受关注。此前印发的《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提出,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等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近年来,国家数据局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海量数据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去年推出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一批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正在孕育兴起,标准、规范不断推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日前表示,要全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夯实可信数据空间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据可信、高效流通。推动场景应用落地,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公共数据“跑起来”引领示范作用。
声明: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出现版权问题,请在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