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添数据领域新力量:海兰信 5000 万设立子公司
近日,海底数据中心领军企业上海海兰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云”)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百联挚高资本领投。此轮融资后,海兰云融资总额超亿元,资金将用于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算力新场景应用拓展。
海兰云于2020年由上市公司海兰信发起成立,2025年5月,公司主体迁至上海临港新片区。其不仅是国内首家、世界领先的海底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和行业标准牵头制定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海底数据中心(Underwater Data Center,UDC)是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概念诞生于2014年微软员工头脑风暴活动ThinkWeek中,最初的想法是将数据中心服务器装入防水的容器中并放入海底,利用寒冷的海水带走服务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以此达到冷却的目的。
随后在2015年,微软启动了“纳迪克”(Natick)项目,着手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以提高其能效和可靠性,2020年完成项目试验并宣布,海底数据中心中包含的服务器的可靠性是其陆地等效服务器的8倍。
也正是微软的成功,让海兰信创始人申万秋开始着手开展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以下简称UDC)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攻关,并在深圳成立子公司海兰云,以推动海底数据中心产业化落地。
2025年,海兰云在上海临港部署了新一代海底数据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海上风电融合型数据中心。
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实现“海上风电直供绿电+海水自然冷却”双技术融合创新。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规模达24MW,一期示范项目为2.3MW,设计电源使用效率(PUE)不高于1.15,绿电供给率超90%。
项目选址于离岸约12公里的海域,用海面积约4公顷,核心构成包括海底数据舱、舱内集成的数据中心以及配套的海上风力供电设施。该项目由海兰云联合申能集团共同打造,是全球首个直接利用海上风电的海底数据中心零碳新基建标杆,助力上海在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低碳化领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上海正布局全球最大单体4300兆瓦海上风电场,依托这一资源,未来可建造拥有10万卡级算力的数据中心集群。更关键的是,风电场电力可就地消纳,无需远距离回传陆地,能源损耗减少10%以上,经济性与可持续性大幅提升。海兰云希望以此为样板,推动“风电 + 海底数据中心”模式的规模化复制。
随着AI时代的来临,数据运算量呈指数级增长,致使数据中心功耗急剧攀升,散热需求愈发旺盛。算电协同是数据中心的未来,海上风电则是最适合算力发挥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未来,海兰云将以“深远海风电+数据中心”模式突破绿色算力瓶颈,开启我国算力升级新纪元。
END
来源:搜狐网
声明: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出现版权问题,请在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