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持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家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作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布局整体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规划,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配套政策、务实举措,特别是在数据基础制度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治理效能提升、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环境。
01 数据基础制度框架初步设立
创造性提出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的重大论断,印发“数据二十条”,确立了数据基础制度框架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政策供给,加快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可行路径。一是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相关部门出台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资产管理、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等政策文件,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重点领域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场景需求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作用。围绕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北京、上海、浙江、福建、贵州、海南、深圳等多个省市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权登记方面加快落地实践。二是数据产业突破式发展。数据交易机构不断完善交易规则、优化交易服务,积极推进数据交易撮合,努力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从事数据加工、数据集成等业务的数据商,以及聚焦数据经纪、合规认证、数据保险等业务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加快涌现。
02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网络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系统优化,应用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一是“双千兆”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固定宽带从十兆向千兆跃升,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移动互联网实现从3G跟随、4G同步、5G领先的跨越,广覆盖、低费率优势凸显。截至2024年5月底,5G基站规模达到383.7万个,千兆宽带用户1.83亿户,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实施提速降费政策以来,固定宽带和4G用户端到端平均下载速率提高7倍,移动流量资费降幅超过95%,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降幅超70%,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二是算力保障能力更加坚实。“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布局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量超过810万,算力总规模达每秒2.3万亿亿次浮点运算,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三是应用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加速释放。水电气等传统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创新融合应用全面深化,5G应用已融入千行百业,在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9600万台(套)。截至2024年5月底,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过5000亿,服务企业超过42万家。
03 数字经济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04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